"我在英国工作了一年,回国还能算应届生吗?" —— 这个困扰无数留学生的问题,终于有了新答案。
每年毕业季一到,“应届生身份” 就成了毕业生们绕不开的话题 —— 它直接关系着考公报名的门槛、考编资格的认定,更是校园招聘里的 “入场券” 之一。多少同学为了保住这个身份,在找工作时小心翼翼,就怕一步踏错,错失机会。
不久前,上海、四川等多地陆续出台新政,明确取消或放宽对应届生身份的限制:毕业两年内都算应届生,即便有社保记录也不影响考公考编!
这波政策调整来得正是时候。随着2025届海归人数预计突破80万,以往"毕业即应届"的硬性规定让不少留学生陷入尴尬:国外积累的工作经验,回国反而成了"负担"。现在新政一出,短期工作经历也不会剥夺宝贵的应届生资格。
全国多地放宽应届生身份限制
这一政策迅速登上热搜,实际上,“应届生身份取消”的新规已经遍布了多个省市。
四川
今年1月,四川人社厅起草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提出 “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” ,同时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。
新疆
今年2月,新疆也明确放宽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招考应届生认定标准,毕业证书落款年度3年内(含毕业当年度)的高校毕业生,可按规定报考新疆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应届毕业生岗位。
湖北
2025年6月25日,湖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《“才聚荆楚 共建支点”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措施》。文件明确,全省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面向“应届高校毕业生”的招录招聘岗位,应当向毕业当年度和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放开,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、缴纳社保、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作限制。
河南
河南省人社厅、教育厅等部门在2024年8月9日共同印发《关于做好2024年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》,强调国有企业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要保持一定比例,招收2024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原则上不低于2023届招收人数。政策鼓励国企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。
贵州
报考贵州省公务员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的高校毕业生,在其毕业年度(具体以毕业证书落款时间为准)内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、劳动合同、缴交社保等,均可按当年度高校毕业生报考。
湖南
湖南明确事业单位招聘向高校毕业生倾斜,毕业3年内都享受应届毕业生就业福利。
各地政策松绑程度不一,却呈现明显趋势:
例如,湖南将“高校毕业生”定义为近3年内毕业、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;广西则设定为近2年内毕业;福建在公务员、事业单位、国企招考中允许上年度毕业生报考应届生岗位,即使有工作经历和社保记录;贵州则规定毕业年度内无论是否签约或缴纳社保,均可按应届毕业生报考。
这些政策调整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:应届生认定标准的优化,能帮助更多毕业生放开手脚,求职时多一些选择空间,少一些思想包袱,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。
应届生身份为何如此重要?
留学生靠它“变现”
海归这么关注应届生身份,除了会影响找工作,还关乎着国内各类人才政策。教育部发布的《蓝皮书》指出,国内近年来为留学生颁布的补贴和落户政策,已成为留学应届生回国的第一大原因!
各城市的人才补贴力度令人瞩目:
✅深圳今年重启市级补贴,应届留学生可领取1.5至3万元人民币不等;
✅杭州启动金梧桐人才计划,“双一流”大学、QS100以内知名高校与其签订人才协议的高校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,给予生活补贴4万元和三年内最高1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。
✅上海宝山区和虹口区开放住房补贴申请,应届留学生每月可领取1000至2000元。
除了经济补贴,应届生身份还关系到更重要的机会通道。
多个城市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便捷落户通道。杭州、广州等城市对国内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实行“绿色通道”,就业即可快速落户。政策调整后,海外工作经历不再影响落户资格,留学生回国就业同样享受应届生落户待遇。
大家去研读这些政策时,也可以看出,对于QS世界排名靠前的院校,其实政策扶持力度会更大。所以,未来计划留学的同学们,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,申请到更好的大学!
但政策放宽≠门槛降低,竞争反而可能更激烈——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222万人,加上放宽后的往届生,求职市场将更加内卷。
尽管政策利好,但留学生仍需警惕三大现实问题:
⚠️ 互联网大厂仍卡毕业时间
目前这些新规都只针对考公or考编,如果各位留学生们是回国参加秋招,还是按企业要求的应届生时间来投。就像今年秋招,主要面向的还是26届毕业生:
海尔:国内要求2026届高校优秀毕业生;海外要求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毕业的优秀留学生;
百度:2026届硕博生可投递;
中核集团:2026届本硕博毕业生可投递...
⚠️ 体制内岗位开始“偏爱”有经验者
贵州明确要求,2025年起事业单位招聘50%岗位需1年以上基层经验。
⚠️ 考公考编并不会因此变容易
长期来看,毕业生可以延长职业探索期,就业压力有所缓解,但短期来看,政策的调整会导致竞争加剧,备考难度和备考压力会有所增加。
从另一方面来说,“应届生身份”的光环正在褪色,能力才是硬道理。那么留学生回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呢?
提前准备关键材料,避免“卡认证”
学历认证: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必须尽早完成,部分省份要求报名时提供认证编号。
专业匹配:国内外专业名称不同时,需提供课程对比说明。
灵活利用应届+往届,扩大选择面
一是精准匹配政策,优先选择“海归友好”地区,比如上海、北京、四川等地对留学生政策;二是优先报考“限应届”岗位,竞争相对较小(如上海储备人才计划)。
精准把握招聘窗口期
烟草、电力等国企招聘有周期性,10-12月是秋招高峰,3-5月有补录,但各企业、各省份的具体招聘时间会有所差异。
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
比如手持 IANG 签证(香港留港工作签证)的港硕毕业生,既能留在中国香港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,又能凭借内地留学生落户政策回到内地发展,真正实现了 “一地读书、两地择业” 的双向选择。
对留学生来说,真正的黄金期不是“政策放宽”,而是“能力匹配”——当社保记录不再是障碍,企业会更关注:你的实习含金量、项目经验、专业技能。所以,赶紧刷实习、攒经验、研究政策,才是2025年留学生回国就业的“正确打开方式”!
上一篇:科研推荐 | 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专题推荐,卡内基梅隆大学终身正教授指导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直接添加小助手阿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