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同学 |PROFILE
院校背景:985高校
本科专业:电子信息工程
在校成绩:均分75
语言成绩:雅思6.5
收获录取:
新加坡国立大学-系统分析研究生
南洋理工大学-纳米技术
香港城市大学-智能半导体制造
offer展示
前期准备:双重困境下的突围
本科就读于985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L同学,头顶“985”光环却背负着75分的均分压力。2025年3月,当考研国家线公布时,他距离目标院校复试线整整差了15分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他看着身边同学或喜提录取,或签约名企,而自己四年来既无耀眼的成绩单,也无突出的科研竞赛经历,甚至连语言成绩都一片空白。深夜辗转反侧时,他反复计算着那令人窒息的加权成绩:核心专业课《数字信号处理》仅72分,《通信原理》68分,最高的一门《电路分析》也不过82分。
当L同学找到我们时,顾问老师直指两个致命伤:
3月才启动申请,
中国香港、新加坡名校的
主轮申请已关闭,
英国顶尖院校的热门专业
也已满员。
75分的均分在港新申请池中
处于明显劣势。以香港中文大学
工程类专业为例,近年录取者
均分普遍在80+,985背景虽能
缓冲但无法扭转根本劣势。
那怎么办
我们能搏的是港科大、
港理工、港城电子工程、
新二所的冷门交叉学科
签约后,南星团队立马开始执行。当L同学质疑“港科大往年录取均分都在80+,我们是否在浪费申请费?”时,顾问展示了一份内部数据:近两年港科大工学院在补录阶段录取过3名75-78分的985学生。
文书攻坚:将劣势转化为独特叙事
当L同学提交的初版素材集还停留在“专业课成绩不佳是因为注重综合发展”的辩解时,文书导师一针见血指出:“不要解释短板,而是用专业洞察碾压它。”
例如,开篇以实习中遭遇的相控阵雷达波束畸变问题切入,描述调试失败时灵光乍现,想起《电磁场理论》里有个公式推导,之前看的时候没太当回事,最终通过一步步重新推导麦克斯韦方程组解决故障。自然引出:“搞工程哪是死记公式就行的?关键是能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串起来。之前成绩不太好,现在倒觉得,正是这次实践,让我真正弄懂了学这些东西到底有啥用。”巧妙将低分转化为“实践觉醒”的转折点。
其次,我们与同学一起解构目标院校课程体系,针对港科大 《VLSI Signal Processing》课程,结合在烽火通信测试28nm工艺芯片的经历,提出“希望研究深亚微米工艺下的时序收敛方案”。关联南洋理工 《RF Circuits for 5G》课程,延伸至实习中遇到的毫米波天线耦合问题,表明“渴望系统学习MIMO阵列优化理论”。
在职业规划方面,文书中还展现出清晰的落地路径。短期来说,就想进华为海思半导体的团队,专门研究 5G 基站的射频芯片设计。长远来看,是想自己搞个小团队,做些适合农村的低成本物联网方案。这想法也不是凭空来的,之前在某个大厂实习时,接触过传感器相关的工作,有了些积累和启发。
文书经过反复的润色与修改,L同学与家长看了都表示ok后,至此定稿。
决战时刻:充分准备笔试面试
4月中上旬
新国立发放笔试通知,要求3天后线上笔试测试。南星早在3月初就开始给学生发放笔试训练题库。并且安排了面试培训课。
4月下旬
学生收到了新国立的面试通知。
5月中上旬
邮箱弹出 “Conditional Offer from NUS” !而南洋理工的offer紧随其后!
顾问浅析
回顾这段惊险之旅,L同学的成功印证了名校录取的底层逻辑正在进化:
精准定位 > 盲目冲刺
考研后时间紧迫,没有办法给到学生试错的机会。所以对于定校需要精准把控,而不是盲目跟风。
专业叙事 > 分数堆砌
低GPA申请者最致命的错误是花篇幅解释“为什么分数低”。真正有效的策略是:用1句话轻描淡写带过成绩,用10句话浓墨重彩展示专业洞察。
战略堆料 > 经历堆砌
背景提升的本质是 “为申请画像填充关键像素”。
如今,L同学已整装待发,奔向他曾经完全不敢去想过的梦校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。
上一篇:港科26fall新增硕士专业!被戏称 “土木工程 2.0 版”,究竟是名校跳板,还是天坑新变种?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直接添加小助手阿星